坐着看 > > 五代第一太祖爷 > 第1326页

第1326页(1 / 1)

('

朱秀胸脯拍得梆梆响。

“赵国公高义,请受安守忠一拜!”安守忠大为感动,不顾阻拦,郑重其事地行大礼。

翌日天不亮,安守忠带领家中仆从护卫上百人,直奔张琼府上。

张琼是个浑人性子,如果慢慢来和他讲道理,说不定还行得通。

可安守忠急怒之下直接带人围了他的府邸,他当然不肯服软,当即就披挂扛刀,嚷嚷着谁敢踏入府门一步,就要一刀剁成两截。

安守忠大怒,双方各执一词,相互大骂。

很快,惊动了开封府衙和六城巡街使,捕兵、差役纷纷赶来。

一方是殿前司大将,一方是威名赫赫的勋贵衙内,眼看一场大规模械斗就要爆发,愣是无人敢上前阻挠。

受安守忠邀约,赶来声援安氏的高怀德、曹彬等人纷纷带上家丁护卫,听到消息的赵匡胤也火速赶来,声嘶力竭地拦在双方中间。

混乱中,也不知是谁率先出手,抱起一块大石头砸断了张琼府门匾额,当即引爆一场混战。

双方围绕张琼府门街道展开械斗,直到惊动内宫,范质和石守信带着皇帝旨意匆匆赶来,内殿禁军将双方分隔开,混战才得以结束。

石守信亲自带人从张琼府里搜出安友进,交给安守忠。

安守忠当场将其活剐,刨出心肝割下首级带回府祭奠亡父。

一场闹剧草草结束,但安守忠和相当一部分勋贵子弟,和张琼为代表的军功兴起派彻底撕破脸。

这帮以殿前司为根基,在高平之战、淮南之战里立下战功的新兴军功武人集团,首领人物正是赵匡胤。

故而赵匡胤和安守忠、高怀德这些勋贵衙内的关系,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

为此,赵大感到苦恼万分。

第569章 兄弟交心

安守忠和张琼的纠纷,柴荣的处理办法是各打五十大板。

安守忠罚没俸禄一年,回乡守孝一年。

张琼降职为拱圣军左厢第一军指挥使,相当于从番号军司令降成连长。

陛下把此次闹事的主要责任归咎于谁,明眼人心知肚明。

朝野舆论自然是偏向安守忠,也有称赞张琼为人仗义,但这种声音在刻意引导下显得微不足道。

更多的声音是指责张琼识人不明,性格固执莽撞,只适合带兵打仗,不适合担任禁军要职,驻守开封。

东京时报发表多篇文章,直指殿前司个别将领存在藩镇山头思想,对于朝堂规矩和国家法度有渺视之嫌。

多番压力之下,赵匡胤不得已将张琼调离开封,贬到许州担任军司马,让他在地方好好磨砺几年。

陈王安审琦遇害引发的连锁反应,在朱秀的操弄下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。

安守忠对于赵匡胤包庇张琼极为憎恨,连带着让高怀德、曹彬等人也对赵匡胤颇有微词。

他们虽然和赵匡胤关系不错,但安守忠、高怀德、曹彬三人都是勋贵集团的代表人物,自然要为己方团体谋利。

赵匡胤提拔笼络了一批没有根基的武人将领,势必会挤压勋贵集团的利益。

原本赵匡胤一直在二者间小心翼翼谋求平衡,但因为张琼的事件,让勋贵集团同仇敌忾,双方虽未撕破脸,但也闹得相当不愉快。

相反,朱秀在事后主动提议,由焦继勋长子焦守节出任拱圣军都指挥使,收获一波来自勋贵集团的好感。

其实朱秀和赵匡胤都在做同一件事,提拔重用庶民出身的武人,以此笼络禁军中下层人心,同时交好上层勋贵出身的高级将领。

这样,才能达到对殿前司军力的最大掌控。

殿前司军改由朱秀和赵匡胤主导,身为最高统帅的张永德没怎么插手,许多中下层军官都是二人提拔,几年发展下来,殿前司逐渐壮大,军将们私下里却只知赵国公和宋国公。

张琼一事,让本身就属于勋贵集团的赵匡胤处境尴尬。

入冬后,这场闹剧不了了之。

赵匡胤也无暇顾及被贬到许州的张琼,因为他自己也忙得焦头烂额。

赵弘殷于秋末病故。

赵老头身子骨一向强健,今年入秋一病不起,最终没能熬过初冬。

柴荣下旨厚葬,让赵老头陪葬先帝嵩陵,追赠太尉、虔国公,也算是极尽哀荣。

赵弘殷戎马一生,立功无数,但或许是经历过好几代皇帝,功劳均摊下来,到了每一代皇帝当政时,他的功劳又显得无足轻重,所以生前爵位一直停留在天水县公。

不像儿子赵匡胤,高平一战扬名立万,到了三征淮南时期,涡口大捷、六合大捷、紫金山大捷,每一场大胜仗拿出来,都是显耀无比的泼天大功,一步到位当上宋国公。 ', ' ')

最新小说: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